系所概览
 
当前位置:首页  系所概览  系史纵览
系史纵览

本校中国史学科的发展起步较早。自1928年国立暨南大学创设历史社会学系开始,本学科已经注意引纳海内外教研人才,在中国通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先后有黄凌霜、君劢、陆侃如、周予同、周谷城、何炳松、许德珩、金应熙、陈序经、陈乐素、朱杰勤等史学大家在此任教。何炳松译著《新史学》、《中国史学丛书》、《近世欧洲史》,周谷城著《中国通史》等享誉学界。民国时期暨南师生创办的《文史季刊》、《文史丛刊》、《历史社会学两月刊》等,在当时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颇具影响。

暨南大学于1978年在广州复办以后,中国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复办之后,朱杰勤先生率先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史》,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这个春天的第一声春雷”(瞿林东)。改革开放后数十年来,暨南中国史学科建设不断获得新的拓展,在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宋元明清史、港澳台史、中国近代史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

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华人研究在朱杰勤教授的带领下,卢苇、黄昆章等老一辈学者辛勤耕耘,成就突出,后来又逐步汇集了马明达、纪宗安教授等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在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史等研究领域多有突出成果。1996年中外关系史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0年又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朱杰勤教授因开创和推动学科发展大业,被列入“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和“世纪名人”行列。在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过程中,暨南学人始终与国内人文社科各学会中规模最大中外关系史学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纪宗安教授担任副会长,为学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十年来,本校宋史研究蔚为壮观。在陈乐素教授的带领下,以张其凡教授等为骨干,锐意开拓,宋史研究成为华南地区的学术中心,辽金夏蒙元史研究也逐步成为全国的学术重镇。中国古代史学科因此于1993年开始跻身于学校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的行列。中国史学科的重要阵地《暨南史学》自2003年以来已经出版7辑,自第4辑起被列入国家CSSCI目录,影响较大。

港澳史、明清以来宗教史、中国近代史、历史地理学等则是近十年形成的新学科亮点。汤开建教授等开创的港澳史研究、明清以来基督教史研究,大大推进了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郭声波教授等创设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尤为活跃,各类学术论坛活动开创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尤为迅速,在晚清史、民国史和粤港澳地方历史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刘增合教授等一批年轻学者的学术论著成果已经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历史系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承担文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2015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