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史学》第十辑(2015年6月出版)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5-09

顾问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明达(广东)  马小鹤(美国)  王子今(北京)  田卫疆(新疆)

刘迎胜(江苏)  李锦绣(北京)  吴玉贵(北京)  张国刚(北京)

  磊(广东)  陈高华(北京)  陈得芝(江苏)   范立舟(浙江)

季塔连科(俄罗斯) 周伟洲(陕西)  庞晓梅(俄罗斯)  波波娃(俄罗斯)

姜伯勤(广东)  章开沅(湖北)  彭卫(北京)  谢和耐(法国)

蔡鸿生(广东)

编辑委员会

主编:纪宗安  马建春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建春  王元林  刘正刚  刘增合  纪宗安  李云飞  吴宏岐 

张应龙  张其凡  张晓辉  陈伟明  郭声波  冀满红

编辑室

主任:刘永连

执行编辑:秦静雅

 

 

 

                      

 

《暨南史学》第十辑目录及摘要

 

 从杨孚;南裔异物志;一窥汉代海外交往                          陈泽泓(1

【提要】东汉番禺人杨孚的《南裔异物志》,是已知全国最早的异物志。从其辑佚条目中,可寻得汉代岭南与海外交往乃至对海外异国记载的蛛丝马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南裔异物志》所载物产,涉及周边地区、海外国家;所述许多海产,有些产自深海,更有当时的主要贡品;所载还涉及海外一些地区或国家的俗象;有条目专述东南亚一带的海外国家和瓮人。《南裔异物志》是岭南最早有海上丝路相关记述的志书,是全国最早记载海外风物的志书,也是迄今所见最早记述扶南等海外国家的古籍。

 

若干烹调用香料作物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张箭(11

【提要】胡椒、肉桂、丁香、生姜均是著 名的烹调用香料,又是常用的中药。生姜还是蔬菜。它们在东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烹调用香料和其他香料、黄金、珠宝、土特产构成丰饶的东方财富,经马可·波罗渲染激起西欧人的渴望,吸引他们远航而来,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巨变。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也从南洋、西洋采买香料。本文论述这四种香料的起源、发展、传播、栽培的历史,并旁及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墓志铭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

——以米文辩墓志为核心                                 李鸿宾(23

【提要】本文选择《米文辩墓志》作案例,通过考察该家族自西向东迁转的路线步入河北魏博镇的事件,旨在说明这个家族政治的发展和演变,以此揭示其族性与文化转型的特点,即裹挟在唐朝后期河北 地方抗衡朝廷的政治行为中是以军队成员"地著化"为方式实现的。易言之,该家族任职仕宦的地著化政治性活动覆盖了族性、文化的变迁,这是河北粟特人及其后裔的一种衍变线路。而地著化之后的河北"本土"民众,在唐朝解体以后的五代、北宋新政治体的形成中,又扮演了南部汴梁都城支撑作用的角色和呈现了北部穿梭于辽、宋对峙下的"中间状态"的样例。

 

淮西镇在唐代藩镇中的角色与地位                                杨文春(43

【提要】淮西镇是唐后期十分活跃的一个 藩镇,其角色与地位一直为学界所忽视。安史之乱期间,淮西镇在协助朝廷平乱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代宗一朝,淮西镇是朝廷十分依赖的藩镇力量,可谓恭顺型或 防遏型藩镇的典型代表;建中之乱时,淮西镇正式走上叛逆割据之路,其叛逆性胜于传统所认为的割据藩镇代表——河朔三镇。这一割据特性在贞元、元和年间一直都有充分的体现,晚唐时期的淮西地域社会对此亦有承继。

 

唐肃宗年间“大食波斯同寇广州”考                       刘宝  张小贵(60

    【提要】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九 月,大食与波斯两国兵众洗劫了广州城,并从海路逃走。本文考证此事件系为地方势力控制下的海南岛海盗所为。缘因海南岛的地方势力强大,他们经常洗劫海行船 舶,并控制着庞大的波斯人村落。而且,大食和波斯兵众"浮海而去"的时间不符合远航阿拉伯的季风规律,因而他们航海的终点应在不远的海南岛。此外,文章还 分析了此事件带来的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州的重新崛起。

 

辽上京真寂寺新发现石刻人物图像研究                           辛蔚(71

【提要】辽代真寂寺石窟是辽代上京城及 其近畿地区保存最好的石窟寺遗址。新近发现的石刻人物图像由苏赫喇嘛和辛慧廷先生共同发现,图像位于联系石窟和山门之间古道沿线的一处岩石之上,整体呈一 端坐的契丹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契丹艺术风格。根据图像的基本特征,其内容和性质尚有三种不同的释读方案,分别是:弥勒信仰中的布袋和尚图像系统,阿尔秦式摔跤运动中的摔跤手图像系统,金刚力士信仰中的新式赤裸形金刚力士图像系统等。

 

解构探底:宋代吉州基层区划的变动与调整                王旭  郭声波(103

    【提要】宋代吉州基层区划的变动分为三种情况:一为与抚州之间的区划调整;一为"割乡置县"与县际基层区划的调整;一为县内分乡、并乡与乡名的变动。通过案例的分析,可知基层区划的调整如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就会造成税收混乱和管理不便等问题;以往认为乡在宋代已经完全"地域化"的观点需要重新审视,宋乡是一个独立的"地域空间单元",它是维 系其他基层区划运作的地理空间基础;乡名的更改并非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朝廷推行文治和奉行儒学的思想息息相关。

 

两宋东南漕运格局与淮南地区水利开发                            张勇(115

【提要】北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物资通过 漕运运抵京师贮藏,物资输送进京通过运河四州中转。在北宋东南漕运格局下,运河四州的地位要比淮南地区其他州军突出,政府对运河四州的水利建设重视程度也 要明显高于其他州军,这使得北宋淮南地区水利工程布局明显以辅助漕运为主要出发点;南宋定都杭州,东南地区物资输送的方向指向杭州或者总领所指定的位置, 在南宋东南漕运格局下,淮南地区在漕运上的地位有所下降,同时也失去了转般、籴买的功能。这种变化使得南宋淮南地区的水利布局不再单一地以漕运为重点进行 建设,出现了以漕运、灌溉、防备水患、防敌等功能并立的局面,淮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出发点发生了变化。

 

明代镇守广东总兵设置考

——兼论明代广东陆防与海防重心的时空演变     韩虎泰  吴宏岐127

    【提要】镇守广东总兵、副总兵的设置与演变是明代广东乃至岭南军事史中的重大问题,厘清其设置及驻地的变迁,对我们探索明代广东陆防与海防重心的时空演变至关重要。然因史籍对其设置时间的记载颇多抵牾,且常将镇守总兵与副总兵混淆谈之,加之对镇守总兵与副总兵驻地的变迁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们深入探究广东军事地理的相关问题造成一定障碍。基于此,笔者细绎文献,对明代镇守广东总兵、副总兵的设置时间与驻地变迁进行系统地考证分析,认为明代镇守广东总兵始设于正统十三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前后经历了四次罢置。随着陆防与海防重心的时空演变,其驻地亦先后经历了四次迁移。

 

塞上风华: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庙宇的神圣与世俗               王鹏辉138

【提要】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呈现迪化汉 城、巩宁满城和城外城关以及乡村聚落的定居格局,围绕佛寺道观庙宇生成的社会生活创造了包容性的社会空间,形成多种族裔居民共存共生的社会格局,及神圣与 世俗融为一体的社会风貌。乌鲁木齐遍及城乡的佛寺道观庙宇和开放的周期性庙会活动凝聚各种类型的社会民众,为多种族裔的居民创造生产、生活的社会机遇,客 观上造成社会文化交融的自然历史机制。乌鲁木齐佛寺道观庙宇承载的民间信仰关怀人的生老病死,各种神仙结构中存在着神圣的彼岸体验与世俗的此岸体验之间的 互动,形成边疆都市繁华的社会生活风貌。

 

清代省澳间的客邮信使                             冷东  沈晓鸣165

    【提要】"书信"并非只是自纸黑字,它 包含了两重涵义:""指函札、书札,即书信的语言文本;""指送信的使者,即所谓"信使";二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近代通讯技术产生之前, 澳门与广州之间外国书信的传递成为世界与中国的纽带,也是世界近代邮政制度与中国传统邮驿体系的衔接与过渡。有关清代澳省间的客邮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 果,但关于"信使"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薄弱环节。通过研究澳门与广州之间传递外国信件上的中文信息,使得活跃于澳省间的客邮信使浮出水面。这是从未被人提 及的与外国客邮并行的中国地下民间邮递形式,伴随着中外商业网络而产生,以广州和澳门为主要据点,冒着被官府镇压的巨大风险,对中外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产 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澳门与广州之间复杂多变的邮递方式之一,这种灵活多变的客邮信使在与外国客邮合作交融过程中共同为澳门广州乃至整个岭南社会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论近代英国对西藏的情报搜集                             梁忠翠(177

【提要】近代英国对西藏情报搜集的历史经历了初以探险、考察名义的隐形搜集阶段,后发展到直接服务战争的情报搜集,终以驻藏机构为依托,"超级耳目"无孔不入,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公开搜集情报,西藏几无秘密可守。英国对藏情报源非常庞大,情报员组成复杂,情报间谍训练严格,情报搜集渠道五花八门,对间谍的保护措施严密,情报价值非常高。反观晚清和民国政府,在中英"西藏问题"交涉中因情报落后而受制于人,处处被动。英国高效的对藏情报搜集是其侵藏的重要手段,极大地加速了侵藏进程。

 

从战后青岛反美看中美两国民族主义的碰撞

    ――以驻青美军与民众冲突为中心的考察             张维缜190

【提要】战后中国国内反美情绪有较为强 大的民意基础,它非始自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而源于中国内战期间驻华美军与驻在地民众的冲突。因美军驻扎时间长,驻军人数多,与民众的冲突多,故驻青岛美军 与当地民众冲突较具典型意义。此类冲突揭橥两国民族主义之间的碰撞,这对内战中青岛之政局与两国关系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辨视野下的孔子形象

——以论孟子对孔子的论述为中心                 杨兆贵  沈锦发199

   【提要】战国时期一些学派从不同角度论 述孔子。孟子极力推崇孔子,批评墨者。他往往借孔子之言、行来表达他的学说。孟子对孔子生平的论述,有些地方补充《论语》不足或空缺之处,有些地方为孔子 辩护,有些地方澄清后入对孔子的误会。孟子是第一位说孔子作《春秋》者,又阐明作《春秋》的动机及其寓意。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之集大成。孟子通过对孔子的论述,阐述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论人品、论修养、论行仁政、论士礼、论仁义的历史观。其他诸子根据自己的学说、立场对孔子进行论述,如庄子及其后学或推崇或 贬抑孔子。荀子推崇孔子是创造礼义之统的圣人,并藉孔子的言论阐述政见。学派不同,对孔子的论述有异。

 

再论章太炎评孔子                                      朱浩217

    【提要】自近代以来西洋文化侵入中国以后,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随即形成了一种博弈的关系,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对他的评价足以反映出近代国人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态度,近代著名思想家的章太炎亦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孔子在中国扮演着教主的角色,孔子删定六经传承了中国的文明,保存了中国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言之可谓教化之王。章太炎的这 些观点对于我们认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学术价值初探                      刘永连238

【提要】域外汉籍作为一种新资料对当前 和未来我国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朝鲜半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汉文典籍数量庞大,在域外汉籍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韩国历代文集丛书》作为韩国较近整理出版的一部大型汉文文集丛书,囊括了朝鲜半岛一千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文化成果,在朝鲜半岛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 等各个领域均具有取之不竭的学术内涵和极其重大的挖掘价值。从历史学角度看,该套丛书可以说尽为史料,为朝鲜半岛史、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乃至中国社会史等研究领域都提供了特别丰富的文献资源。

 

附:敬启作者                                              248

   《暨南史学》稿件格式要求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