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团队赴河北康保县实践活动记(二)

发布人:黄绍英 发布时间:2020-07-29

  

  

到康保实习已经接近一周,我们逐渐开始习惯在康保生活工作的节奏,习惯每天中午吃的甜甜咸咸对立融合完美的饭菜,习惯康保晚上830还不黑的天空,习惯晚上800就要关门的超市,习惯每一个蹬着自行车上班的早晨。我们在康保有了一个“家”,还有了一个每天都有新鲜感的文物库房。

  

一、摸陶片

整理陶片的工作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斗”已经成功告一段落,回想那几天除了每天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得到更多的是满足感与充实感。在整理陶片的那几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摆出麻将高手的架势闭着眼睛摸着陶片,已经可以自信超足的喊出:“嗯!是片夹砂陶!!”。在9个女孩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得到的远远不止是懂得了怎么分辨陶质陶色,我们也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片陶片有都自己独特的地方,仿佛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故事,摸着它们的时候我们就像和几千年前的古人手触着手一般听他们讲述着什么。历史会更迭,时间会冲淡一切,但是蕴含在文物中的千言万语永不会褪色。  

  

 

  二、“十八般武艺”

送到河北的快递超级慢,历经一个星期我们心心念念的白大褂终于到了,穿上的那一刻,幽幽的来了一句“抗疫一线”。白大褂的好,在于它在你刮石膏刮的昏天黑地时可以防尘,还在于它在突然下雨降温的下午可以给你温暖。配上蓝色橡胶手套好看卫生又专业,真•新一届神器。点赞!

前期认真仔细的陶片分拣分类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开始进入对陶片的后期资料整理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真的学会十八般武艺,拍照、修复、拓片、绘图、三维制图,样样虽然还没精,但好歹也是都通,不再是走马观花般的理论学习,自己动手体验的感受是沉甸甸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下方查看陶器拍照的决胜要义

  姿势要酷!站的要高!

  

  

    

                                                               细心修复小罐

  

  修复一件器物很难,要观察它残留下来的器物部分,根据器型的趋势,一点点的揣摩、复原,每一个弧度,每一个花纹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相互帮助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修复工作,在学习到相关技能的同时也明白了文物的珍贵与脆弱。老师时常教育我们,对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在切身体会到修复的不易后,同学们对待文物的动作更加小心,观察与修整更加细致入微;对待文物的态度温柔中却不乏坚定,对于文物的理解也更加丰富。

  

三、野外考察

    713号,一个刮着小风下着小雨的凉爽天气,郭老师带着我们出发去参观兴隆遗址。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路上路过风车穿过羊群,一个小时的车程结束后,抵达兴隆遗址所在的山脚下。

  

沿途风景

  

从下车的那一刻,我们的田野考古课堂就开始了。对着面前起伏的山丘,低洼的河谷,郭老师向我们讲述这里万年来的地势的变迁,环境的转变;面对着暴露在外的山体剖面,为我们讲解不同的土质土色所代表的年代与文化内涵。

  

    

   湖湘沉积剖面和遗址探沟剖面

  

到达后,就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兴隆遗址,郭老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遗址所在地的自然地势条件,以及最开始的调查、试掘到正式发掘的过程。在前期的资料整理与学习中我们已经对遗址的平面分布和具体的探沟遗迹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从书面资料上了解到的和我们真是眼睛看到的是不同的,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正确的了解考古遗址,也真正明白了考古发掘才是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每一天都充实。通过绘图,感受器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通过手铲感受时间变迁留下的温度。相信接下来的我们,还会在这学习到更多,暨南考古的学生会继续加油。

  

PS一些实习的欢乐片段  

    

“ 背景好看,快来拍一张!”

  

  

  

  干活同时还能练瑜伽,长腿盘起来哈。

  

  

  

  

【原创:刘星雨         审核:郭明建    编辑:李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