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清至民国闽南沿海社会变迁与族谱的再造

发布人:张小贵 发布时间:2023-11-27



20231117日,厦门大学王日根教授于第一文科楼三楼中厅,为文学院振铎班和历史学系师生带来题为“清至民国闽南沿海社会变迁与族谱的再造”的讲座。讲座由历史学系刘正刚教授主持,朱文亮、徐世博等老师列席参加。



讲座伊始,王日根教授指出,族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既可以“补正史之缺”,也可以提供“大历史”中的具体家族发展镜像。明清至民国,闽南地区的社会变迁较快,每一次社

会变迁都可能成为族谱再造的重要契机,族谱要件中对血缘纯粹性的态度、对家族先世的追寻、对族人事迹的呈现都可能出现重新书写,家族谱牒也可能会越撰越多,联谱、支谱也纷纷出现。学者或从求真的角度指出族谱的不可信,但从族谱的社会功能角度说,族谱若能得到族外和族内人们的普遍认可,便取得了存世传承的资格,也能作为族内教化、励志乃至增强自豪感的重要资源,对于引导族人乃至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稳定社会秩序均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日根教授认为编纂族谱,也是对湮灭的历史重新书写,如可以对家族源流脉络予以系统梳理,用以强调自身社会身份特征,还有申明家族田产多寡、有团结散落各地亲属的作用。福建各家族几乎普遍认同三十年一修族谱,这是确保家族世系、事迹不至泯灭的基本保证,也起到对先辈伟业不竭张扬的作用。明末清初世风倾颓之际,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劝励是向上风气延续的保证。此外,闽南地区沿海外贸经济的发展,出现强凌弱、众暴寡等现有时因为实际利益的需求,甚至出现超血缘纽带而由不同姓氏拟制家族的现象,附会与冒籍均多有存在。





闽南各宗族修谱普遍将传统礼仪规范置于崇高的地位,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坚守。清初的迁海、海禁政策,给闽南宗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族谱在记载上却表达了对王朝海洋政策的充分理解和对清王朝福泽当地的高度赞扬。此外,族谱还对女性事迹不厌其烦地加以记录,显示了女性在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王教授还通过厦门白氏个案讨论了闽南宗族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




讲座最后,王日根教授还与参会师生就“田野调查”“族谱阅读与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柯栋同学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撰稿及图片:张柯栋

           审核:刘正刚